- 来源:
- 发布时间:
2月26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数字住建建设推进会在重庆举行,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住建部门参与,旨在总结推广各地数字化应用的最新成果与实践案例,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为推动行业创新变革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住建”取得实效注入新动能。
会上,重庆、浙江、广东等7个省市分享了“数字住建”实施情况与典型经验。
本次会议除“数字住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和经验交流外,与会嘉宾还前往重庆市数字住建指挥大厅、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都市快轨建设调度中心等重庆3个“数字住建”建设典型成果进行观摩。
在“数字住建”领域,重庆市铁路集团致力于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行业影响力的数字建管标志性成果,成功实现模型、数据、业务的全面贯通,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实战成效。
相关具体做法,我们一起来看! 作为城轨快线、市域(郊)铁路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公司,重庆市铁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数字住建”、数字重庆建设等部署要求,在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的指导下,针对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模大、参建单位多、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痛点、难点,统筹120多家参建单位,率先构建基于BIM技术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化管理体系,从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能力组建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整体推进,已上线了基于BIM技术的建设管理、安全防控、盾构管控等核心应用,将传统的“人工+报表”的工作方式变革为“模型+数据+平台”模式,实现全周期、全专业、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超10余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建管体系,覆盖建设管理80%业务,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7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约15.9亿元,在提质增效、保障工程安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大幅度提高了城轨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智慧运维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建管是“BIM模型与建管平台”数据双向交互的集成应用,将设计、施工、运维的全量信息融入BIM模型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生产形成全量数据库。 在设计阶段,通过BIM三维设计,开展虚拟建造、方案对比优化,提前发现设计错误及缺陷,提高设计质量,并且实现模型和图纸同步交付施工。 在施工阶段,施工模型主要用于投资和进度管控,在设计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现各参建单位高效协同。 在设备安装阶段,充分考虑后期运营维保需求,在模型中提前归集了设备的技术参数、现场情况、验收数据等9大类资料。在竣工模型中,集成施工过程的进度、质量、投资等管理数据全量信息,形成数字资产库。在实体工程交付时,同步交付一套数字资产,实现“工程实体与数字资产”的双交付。 数字建管平台基于建造数据交互,强化全过程统筹调度,大幅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建线路中,盾构区间长度占比超过线路总长的50%,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重庆市铁路集团着力开展盾构数字应用,实现了西部地区首个轨道交通盾构信息化集群管理。 一方面,实现作业流程全面管控。系统自动提取盾构机数据, 可实时查看掘进情况,自动生成施工报告,用于盾构群的集中调度,实现高效协同管理。 另一方面,实现风险智能预警。系统融合了勘察设计相关数据,并通过在盾构机上加装感知设备,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预警短信会自动通知到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确保有效管控。盾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过驾驶舱可以直接指挥盾构机工作状态及姿态调整,延长了盾构机连续作业时间,全方位提升了盾构区间的管理效率。一般情况下,盾构单月掘进不超过400米。系统启用后,掘进速度提高10%以上,单月最高掘进达706米,创造全国轨道交通中硬岩掘进的新纪录。 一是数字化赋能建设安全管理。运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在系统中建立22类风险库,包含深基坑开挖、不良地质灾害等,实现风险全量落图。同时,还建立了28类近2000条隐患库。截至目前,已完成十余万条隐患整改闭环,整改率100%。按既有管理流程,实现了从隐患排查、上报、响应、处置、复核、销号6个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二是创新研发隐患智能识别系统。运用机器视觉、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消防安全、起重吊装等50类隐患的智能识别,准确率达到90%。隐患被抓拍后,系统通过自主训练的模型,自动判定隐患类型,并同步直接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实现点对点跟踪整改,提高整改时效。 AI隐患识别 三是可实现流程再造和管理重塑。系统启用后,隐患治理及整改闭环由此前的6个环节,可减少至自动排查和智能销号2个环节。同时,可削减安全管理人员一半以上,真正实现流程再造、管理重塑,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 数字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管理模式由“人防”向“智防”加速转变。未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防控。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BIM标准、技术导则等60余套。明确各方职责、管理流程及应用规范,确保集团数字化战略落地。 二是优化组织架构。成立数字化建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1+3+N”管理体系,协同120余家参建单位以及500余名BIM体系人员。 三是推动流程重塑。为支持工程调度决策,有效整合84类流程。以变更管理为例,依托平台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参建方在线协同联审机制,限定每个环节的审查时间,将工程变更审批限定在短期内,较传统平均节约30天。同时,在流程中还加入BIM核量和审查环节,确保模型数据更新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数据化、数据可视化的管理机制。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变量。重庆市铁路集团将在数字中国、数字重庆等战略引领下,深入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数字住建”、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实战管用”等工作要求,坚持整体推进、急用先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轨道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贡献更为先进的智慧与方案,助力行业迈向数智化新征程。